【概要描述】
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民群众对于光鲜亮丽的外表的追求不断增强,年轻群体偏爱色彩丰富的染发效果,而中老年群体则对黑色染发有着强烈需求。据媒体报道,至2013年中国的染发剂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30亿元之多,而这一数据到2017年更是飙升至50亿元。至2012年,全球染发剂零售额已超过150亿美元,并且每年以8%~10%的速度继续增长,染发剂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化妆品之一,因此它的成分安全与否也成为人民关切的问题。
染发剂按照成分可分为植物染发剂、无机染发剂以及合成染发剂。植物染发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物质如指甲花、甘菊等,通过色素分子覆盖在头发角质层表面或渗透进入头发表皮,同金属盐类化合物络合显色。它具有几乎无刺激性,毒性小,色彩自然等优点,但也存在稳定性差、染料牢固度不理想、色谱不全等问题。无机染发剂中最为常用的是黑色染发剂,一般含有重金属如铅。金属离子与头发蛋白作用,金属硫化物附着沉淀在头发表面,从而呈现染色效果,发色呈渐进性的加深。由于铅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神经毒性,且在人体内无法排除,易引起蓄积中毒,轻则引起过敏,重则可导致动脉硬化,诱发癌症等,我国已经严禁在染发剂中添加醋酸铅,但有些国家仍在生产含醋酸铅的染发剂,如澳洲,醋酸铅含量高达5mg/g。目前,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合成染发剂,又叫氧化型染发剂,一般采用分子量较小的染料。首先使头发在碱性条件下膨胀,从而色素分子进入头发粗纤维中,再通过过氧化物与染料作用形成色素大分子,染料分子最后被牢牢固定在头发纤维中,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,不易被冲洗,故染色效果持久。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为芳香胺类、苯酚类等有机化合物,这些化合物据文献报道具有不同程度的致敏、致癌、致畸性。
以常用染料成分对苯二胺(PPD)类为例,其于1939年首次被定义为强过敏原,能引起皮肤过敏、发痒、水肿、气喘、贫血等症状,严重时可引起中毒死亡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随地区、国家、人种的不同,人们对 PPD 的过敏率也有所不同。欧洲部分地区PPD致敏率为0.1% ~1%,在泰国则高达2.3%。2014年1月,《南方晚报》报道 1 名女性染完发回家后,几小时内出现头皮红肿、严重瘙痒等致敏反应。而对于染发剂成分的潜在致癌性,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。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,美国学者证实美发师易患膀胱癌和肺癌。国际癌症研究中心(IARC)2008年的报告认为,职业暴露染发剂可能致癌。也有研究表明,尚不能确定个人用染发剂的致癌性。虽然染发剂的致癌性尚未得到确证,但染料这类物质具有致突变性和潜在的毒性已是无可厚非的事实。Ames等创新性使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法测定18种染料,结果显示染料阳性率高达89%,该结果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。Chung等采用原核细胞沙门菌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进行毒性实验,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6种染料均具有致突变性。染发类化妆品中染料成分的潜在危害性,对消费者健康隐藏威胁的问题不容忽视,消费者应谨慎使用,尤其是孕妇和未成年儿童。
对于市场上染发剂的监管,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监管措施,我国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(2015年版)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中规定了75种允许使用的染料成分,且对其最大允许浓度、其他限制和要求做了严格的规定。而现行质量标准中,目前统计仅有35种染发剂成分有法定检测方法,另有约一半左右染料成分检测方法研制工作相对滞后,存在监管盲区。
日本药事法对染发剂有效成分(医药部外品)表中列出75种染发剂成分和适用质量分数上限。欧盟化妆品法规(EC No.1223/2009)将42种染发剂用有效成分列入化妆品组分限用物质清单,并规定适用产品类型和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质量分数,推荐的为薄层色谱法。美国FDA联邦法例第21章以及加拿大的食品和药物法令中化妆品条例等限制其含量,但未查到相关检测方法的报道。
由于大部分染料存在各种异构体和生产过程副产品,并作为杂质在染发剂中存留,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产品质量,为保障消费者安全,染发类化妆品的分析和监控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国家监管部门为保护消费者权利针对染发剂行业乱象,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抽检数百批市售染发剂,对染发剂中32种染料成分进行监督抽检。发现大量产品存在检出成分与批件标签标识不符、检出邻氨基苯酚等禁用成分、苯基甲基吡唑啉酮等染料成分超标等等情况,并通过国家监管部门门户网站对社会进行公布。2017年起湖南省每年随机抽取市场流通的50批染发剂样品进行国家监督检测,发现一半左右为问题样品。目前国内企业与国外品牌化妆品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,在京东、天猫等线上渠道,美源、施华蔻、欧莱雅等大品牌销量排名靠前。
针对染发剂行业一证多用、成分标识不全、质量层次不齐、产品安全等问题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,也需要提供更为简便、准确的检验方法作为技术支撑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染发剂商品和服务,对所购买产品有疑虑的,可通过以下二维码下载化妆品监管客户端进行权威数据查询、监管动态信息、化妆品科普知识、投诉举报等。染发剂作为特殊用途类化妆品,也可直接识别如下二维码后,在下拉菜单选择国特或进口产品,查询国内生产或进口染发剂信息。
(来源:化妆品检验所 姜成君)